文化建设公开课第36期-注重”所是“看轻”所有“

发布时间:2019-02-21  文章出处:


注重“所是” 看轻“所有”

 

人生,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虽然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却是永恒的。在创造的过程中,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物质丰富的“我”,这种“所有”心理可以理解;但做人更应保持一股积极进取的青春活力,使自己成为人格完美的“我”,这种“所是”目标更值得追求。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做人,“所是”比“所有”重要得多,也更为本质得多。古往今来,大凡志士仁人在事关人生的“所是”与“所有”面前,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明朝名臣于谦身居高位,忧国忘家,常以“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自勉,曾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志。于谦在河南、山西等地任官时,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体察民情。他的俸禄用在自己身上极少,常常用来救济贫穷的百姓。于谦为人堂堂正正,每次进京奏事,从不携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去?他甩甩两只袖子吟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素来生活简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他坚决推辞,表示国家多难,臣子怎敢自己安居。后来,于谦遭人嫉妒,被诬陷而死,抄家时,竟然“家无余资”,而皇帝赏赐给他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存放在家中,丝毫未动。做人能如此“所是”甚多,“所有”甚少,怎不令人见贤思齐?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认为,君子所得于自然的仁义本性,即使行政于天下,却不能增加分毫;即使穷困于家中,也不会减少分厘。一个人的品德与才能等“所是”,是任何力量也剥夺不了的一种真实的拥有;而一个人的财富与权力等“所有”,却是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一种暂时的占有。因此,人的一生,还是应该通达大行,见素抱朴,把“所是”看得重一些,把“所有”看得轻一些,物质上如果保持恬淡的心态,精神上就能有更大的空间去丰富自己。

人世间,生活的底色总是那样的自然与纯正,尽管“所是”那么朴实无华,“所有”往往光耀炫目,我们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把脚步踏在德业兼修的节奏上,努力成就一个最好的自我。人的生命,唯有创造与奉献,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以永恒的价值。


©潍坊呼吸病医院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鲁ICP备15026378号
网站建设:聚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