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欢迎访问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官网今天是 : 2025年08月11日 星期一
医院地址:潍坊市奎文区院校街7号
联系电话:0536-8233405
医院邮箱:wfdeyy@126.com
隧道式下肢静脉PICC置管技术,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发布时间:2023-11-08 文章出处:
近日,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护士长杨红带领静疗专科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隧道式下肢静脉PICC置管技术,为肺癌上腔静脉压迫患者构筑起一条“生命安全通道”。
患者因上腔静脉压迫无法从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医院静疗小组对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合作程度及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患者仅有股静脉适合穿刺,因股静脉靠近腹股沟,不易固定、易脱管、易感染,决定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联合隧道式下肢静脉PICC置入术。 术后24小时观察,隧道式PICC导管输液通畅,穿刺点无渗血,隧道无红肿疼痛,外观美观,舒适度好,大大降低脱管率和感染率。
隧道式下肢静脉PICC置管技术
隧道式PICC是在常规PICC置管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皮下隧道,利用隧道针将PICC导管从血管穿刺口引出至导管皮肤出口。PICC导管在皮下隧道中穿行,使得血管穿刺口与导管皮肤出口错开一定的距离,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
PICC置管首选上肢静脉,当上肢静脉穿刺受限,如遇到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肢血管畸形、上肢皮肤异常等患者,应该避免上肢静脉穿刺。下肢隧道式PICC静脉置管技术的成功开展,解决了无法经上肢常规PICC置管的难题。下肢隧道式PICC置管部位应选择在大腿中上端部位,带管期间患者的活动不受限制,易于固定、维护,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减少感染风险。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传统的PICC管置入后,需要进行X线胸部拍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如果发现尖端位置过深、过浅或导管出现异位,需要反复调整导管位置,对于顽固性异位的患者,甚至需要在X线下调整导管位置。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原理是通过特质的心电导联线连接PICC导管导丝和心电监护仪,可在置管过程中直接观察患者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确,有效提高PICC导管一次性到位率,同时降低导管异位后必须进行反复调管而可能引发的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或感染等,避免多次X线检查,能显著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
静疗小组简介: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静疗小组成立于2019年,主要负责全院静疗质控、制度流程制定、开展各类静疗培训、护理会诊、静疗相关科研及新技术开展等工作。静疗小组由13名核心成员组成,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及工作能力,小组下设静脉联络员22人,均为各科室护理骨干。静疗小组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工作内涵,紧密贴合静脉治疗相关工作指南,更新完善静脉输液、输血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流程。静疗小组通过组织院内有关输液问题的会诊及对各科室联络员的培训,帮助临床解决了专科护理疑难问题,同时也将静脉输液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促进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咨询电话:0536-8214099